細節決定體驗,攢機要注意什么地方?
在之前的《新聞茶泡Fan》里,和大家簡單說了下內存還要繼續漲價的問題。嗯,這只是開始,除了內存,主板、處理器、電源,都會因為原料等問題,慢慢上調價格的。可以預測,就算是雙11優惠幅度再大,也不會拿到618的價格鳥。So,早買早享受,趁著還沒到離譜的地步,開攢吧。
簡單用用,入門PC這樣選
入門級的A320主板很適合搭配APU,主板性能功能都足夠,勝在性價比出色。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要發揮APU集顯性能,雙通道內存是必須滴。如果你鐘情于Intel,也有入門可選的說,i3-8100套裝的價格和AMD APU價格差不多,Intel處理器的強項是更好的單核性能和軟件兼容性,用起來更穩定一些,不過內置顯卡性能差一點。
想要更強?這樣配幾年無壓力
對于追求更高性能的小伙伴,預算如果稍微充足一些,也可以選擇“處理器+主板”1500元~2000元之間價位的八代i5或i3-8350K,前者一步到位,后面的就稍微考驗下人品和超頻技巧了。這個檔次的處理器搭配16GB內存和1050Ti、1060、RX580顯卡,運行2年內的各種游戲中高特效無壓力。
酷睿i3-8350K需要搭配Z系列主板才能進行超頻,不過CPU+主板的價格還是比i5平臺更有優勢。只要運氣不是太差,這塊U超到4GHz以上問題不大,也有相當的概率能超到4.5GHz以上,那就和i5-8400的性能很相近了。
AMD最近可能把精力都放在了APU和移動版Ryzen上,二代Ryzen中端乏力,性價比實在是沒法說,有需求的小伙伴們還是等下B450和新銳龍R5吧。
細節決定體驗,這些地方要注意
還是那句話,如果是需要用,什么時候都合適,如果不是急需,那就可以依照市場價格抓機會擇機購入。另外小編還要給大家提個醒,裝機的時候這幾點不要忽略哦
1.選配SSD別追高
雖然硬盤一直是電腦的速度瓶頸,但在入門PC中選擇2.5 SATA就可以了,中端配置才應優先選擇M.2 SSD。為啥?因為入門級PC配置不高,處理速度一般,大多數情況下,2.5 SSD就能喂飽它們了,所以很多小伙伴反映升級M.2 SSD后沒啥感覺。而中端PC配置更高,能更快處理SSD數據,M.2 SSD比2.5 SSD更高的讀取速度才能體現出差別。
2.電源夠用就好
在電源的選擇上,入門級配置使用額定300W就差不多了。至于中端配置,只要以后不上1080級別的顯卡,額定450W的電源也妥妥夠用。大家可以追求電源的轉換率(80PLUS認證),而不必過分追求高功率。
3.別貪小便宜
最后,秉承“一分錢一分貨、買新不買舊”這個自古不變道理,像正在清倉的7代酷睿、一代銳龍,還有八代i3+H110等一些奇葩的組合產品,能不碰就不要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