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驍龍845相比 麒麟980到底強在哪?
在Android手機領域,可以被冠以“第一梯隊”的SoC(處理器),無疑只有高通驍龍845、三星Exynos 9810和麒麟970才有資格。其中,麒麟970的排名靠后,GPU性能是它的主要瓶頸所在。
細心的童鞋不難發現,驍龍、獵戶座和麒麟之爭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游戲。
驍龍和獵戶座每年都是借助3月份三星Galaxy S系列的上市(芯片發布時間多在12月或1月),正式完成一年一度的迭代更新。而麒麟則采取比對手早1.5個季度完成迭代更新,從而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性能或功能上的領先。
去年麒麟970的綜合實力就要在驍龍835之上,而今天的麒麟980就要承擔起和驍龍845對飆的重任。
那么,麒麟980和驍龍845相比強在哪?如果拿它和明年問世的驍龍855(也可能會改名為驍龍8150)相比,還有機會保持領先嗎?
麒麟980的六項第一
8月31日晚八點,華為在德國IFA 2018展會上正式揭曉了新一代移動SoC處理器“麒麟980”。發布會伊始,余承東就公布了麒麟980的6個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個7nm工藝SoC、世界第一個ARM A76架構CPU、世界第一個Mali-G76 GPU、世界第一個雙NPU、世界第一個1.4Gbps Cat.21基帶、世界第一個支持LPDDR4X-2133內存!
下面,咱們就分別聊聊這6個第一吧。
首發7nm工藝
準確來說,7nm工藝來自臺積電,而麒麟980只是第一款采用7nm工藝制造的手機處理器平臺。目前有技術進行7nm晶圓制造的企業,只有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2019年初量產的驍龍855和Exynos 9820會采用三星的7nm工藝,而英特爾的7nm則僅供自己新一代酷睿處理器所用,短期內不會為其他企業代工。
[!--empirenews.page--]
對手機SoC來說,工藝是提升性能的同時功耗保持不變或更低的基礎。
比如,得益于7nm工藝,麒麟980就在芯片面積與麒麟970相近的前提下,增加了25%的晶體管(達69億個),晶體管密度也同時增加了55%。
麒麟980、970和960規格對比
首發Cortex-A76架構
在頂級SoC的CPU架構的設計上,蘋果在很早以前就采取了基于ARM指令集自研CPU架構的道路。三星自Exynos 8890開始,也學習蘋果采用自研的CPU架構(僅限大核),并將其命名為貓鼬(Mongoose)。
高通在驍龍820時期曾采用過自研架構,但自驍龍835開始則開始“偷懶”,改用半自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魔改”(基于ARM原生Cortex-A7x/A5x架構進行優化)。
麒麟處理器與對手相比,長期以來始終遵循ARM原生架構的設計。只是正如前文所述,麒麟總能比高通/三星的最新旗艦SoC早1.5個季度量產,所以往往可以借助首發ARM最新架構的方式,實現CPU性能的暫時領先。
此次麒麟980便是如此。麒麟970采用原生Cortex-A73,而驍龍845是由Cortex-A75魔改,所以CPU性能后者占優。為此,麒麟980直接跳過Cortex-A75而直接上馬Cortex-A76,從而實現了對驍龍845保持技術壓制的既定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實現更好的能耗比,麒麟980借鑒了聯發科Helio X20/X30三簇集架構的策略,給8個核心也劃分為了3個簇集:包括2個2.6GHz的Cortex-A76大核、2個1.92GHz的Cortex-A76中核,以及4個1.8GHz的Cortex-A55的小核。
所以,麒麟980的CPU性能領先驍龍845,還能具備更為節能省電的優勢。
首發Mali-G76 GPU
GPU性能一直都是麒麟處理器的瓶頸。所以,麒麟980這次同樣首發ARM最新發布的Mali-G76 GPU,并為其準備了10個計算核心,也就是Mali-G76MP10。
雖然麒麟980的GPU計算核心數量少于麒麟970(12個,即Mali-G72MP12),但由于Mali-G76GPU在底層架構上的優勢,麒麟980依舊可以獲得46%的性能提升,能效更是大幅提升了178%。
然而,即便麒麟980的GPU性能大幅領先麒麟970,但從理論數據來看也就是和驍龍845持平的水平。只是華為有自家GPU Turbo技術打底,其實際游戲表現應該是可以完勝驍龍845的。
但是,據說驍龍855集成的Adreno 640 GPU性能會比驍龍845高出20%以上......
首發雙NPU單元
麒麟970、驍龍845和Exynos 9810都主打AI,但從終端AI性能來看,始終還是集成獨立NPU單元的麒麟970占優。這一次,麒麟980再接再厲,直接配備了2個NPU單元,算力更強,支持人臉識別、物體識別、物體檢測、圖像分割、智能翻譯等AI場景,并有更高精度的深度網絡,具備更佳的實時性。
問題來了,華為并沒有明確宣傳麒麟980是否搭配了第二代NPU。所以,咱們暫時只能將其理解為集成有2顆類似麒麟970的NPU,從而獲得了2倍的AI算力。
[!--empirenews.page--]
首發Cat.21基帶
2019年是5G網絡元年,全球主要運營商都將開展5G的試運營。只是,2018年底和2019年初,5G還屬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境遇。因此,各大SoC廠商的策略還是先發準5G,再推5G的策略。
比如,麒麟980標配的基帶僅支持準5G(或4.5G),只是速度達到了Cat.21(1.4Gbps),比麒麟970/驍龍845的1.2Gbps快了很多。而華為表示,麒麟980未來可以選配(應該是外掛的形式)Balong 5000這款真5G基帶。據悉,高通明年初發布的驍龍855也可能是先準5G基帶,下半年再推集成5G基帶的驍龍865。
首發LPDDR4X-2133內存
LPDDR4X內存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哪怕是被賤賣到千元的驍龍636和Helio P60這些芯片也 支持這個標準的內存。和LPDDR4/LPDDR3內存相比,LPDDR4X的優勢就是省電。麒麟980支持的LPDDR4X內存頻率更高,2133MHz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內存性能,只是這點提升我們很難感受到而已。
實際上,對智能手機來說,內存規格的重要性遠不如閃存規格的升級,如果麒麟980可以支持UFS3.0閃存,相信可以獲得更為明顯的性能和體驗提升。
做個簡單的總結吧
麒麟980通過6個世界第一,綜合性能超越驍龍845和Exynos 9810自然是妥妥的。但是,它的性能優勢最多只能保持6個月,因為明年3月份起,我們就能買到武裝驍龍855的手機了。屆時,驍龍855將帶來基于Cortex-A76魔改的CPU核心,比驍龍845更強的GPU,在性能上實現對麒麟980的反超。
但是,麒麟980畢竟可以幫華為得到半年的性能領先周期,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們會看到括華為Mate20、P21、榮耀Magic 2、榮耀V20和榮耀20在內的,覆蓋2500元到6000元價位的一系列新品,而它們的對手卻還是那些搭載驍龍845處理器的存在。
此時,你覺得這些對手會是武裝麒麟980新品的對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