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 20 X (5G)好不好用?華為Mate 20 X (5G)評測來了
5G來了,而且來的很快,在工信部正式發放5G牌照20天時,華為Mate 20 X (5G)成為了第一臺獲得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的手機;而一個月過后,這款手機已經于7月26日正式在國內發布。華為Mate 20 X (5G)不是第一款5G手機,在此之前三星、中興、OPPO都拿出過5G手機,但是華為Mate 20 X (5G)卻是首款獲得中國5G進網許可證的產品。 獲得5G進網許可證意味著這款手機已經具備了商用的條件,并且可以實實在在買回家了。那么在該機開售前,我們拿到了華為Mate 20 X (5G)這款手機,感受了一下5G初期手機能帶來怎樣的體驗。
7.2英寸FHD+屏 大塊頭的5G先鋒
外觀方面其實并不需要過多贅述,畢竟華為Mate 20 X (5G)整體是基于此前的華為Mate 20 X進行二次開發,除了色彩等小細節之外,在尺寸、重量、手感上并沒有明顯區別。當然,機身背殼中部的5G Logo是一個很明顯的標識,很有些運營商logo的味道。
華為沒有為5G單獨研發一款全新的產品,如果不算尚未發布的Mate X折疊屏手機的話。事實上,大部分手機廠商都沒這么做,三星在S10的基礎上做出了S10 5G版,中興以天機Axon 10 Pro為藍本推出了5G新機,OPPO的5G手機依托于Reno,vivo的5G手機則交給了iQOO。
在原有的產品上改良并推出首批5G手機,幾乎是現在所有廠商的做法。這樣做能在有限的時間里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產品,給用戶提前體驗的機會,順便證明自家在5G方面的實力,也就是所謂的“秀秀肌肉”。
華為之所以選擇用Mate 20 X這款產品作為首款升級到5G的產品,主要也是考慮到了內部尺寸相對更容易協調設計上的改動,給5G基帶預留充足的空間。而在發布會上華為終端手機線總裁何剛的回答也印證了筆者的猜想。何剛表示:首先,在這樣尺寸的手機中5G天線更容易部署,避免結構限制影響modem的能力;第二,考慮散熱能力,Mate 20 X這樣采用了石墨烯液冷散熱的大尺寸的產品更容易把熱量排出去。
所以我們看到華為Mate 20 X (5G)版的時候并不意外——幾乎和Mate 20 X一樣。一樣的7.2英寸大屏,宛若一個小平板電腦;一樣的機身工藝,玻璃后殼帶有觸感細膩的紋理;一樣的“超跑之眼”設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浴霸”。
除了外觀設計之外,性能上其實華為Mate 20 X (5G)也同此前幾乎沒有變化-同樣是7nm的麒麟980 Soc在背后提供支持。不過結合EMUI 9.1系統后,華為Mate 20 X (5G)提供了方舟編譯器、EROFS超級文件系統及GPU Turbo 3.0幾大特性,在效率以及游戲性能表現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雖說5G版看上去和Mate 20 X變化不大,但為了實現5G網絡,它的內部發生了很大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加入了一顆自研外掛基帶芯片。多了一顆芯片之后,手機內部許多設計都重新來過。用戶感知最明顯的是電池,從Mate 20 X的5000毫安時減到4200毫安時,不過作為彌補,Mate 20 X (5G)加入了40瓦超級快充。
拍攝:旗艦級的三攝表現
拍攝能力上,華為Mate 20 X (5G)沿襲了華為Mate 20 X的拍攝系統,前置2400萬單攝+后置徠卡三攝(4000萬像素(廣角,f/1.8光圈)+2000萬像素(超廣角,f/2.2光圈)+800萬像素(長焦,f/2.4光圈))的組合確保了豐富的焦段以及拍攝質量。
華為Mate 20 X (5G)的靜態照片拍攝能力相當出色,即便在低照度的環境下仍然能獲得不錯的樣張表現。而善用各種模式并適度結合濾鏡,更是可以得到更加驚艷的照片。(以下拍攝樣張均為手機支出原圖)
續航/散熱:5G手機的表現能否令人滿意?
拿到華為Mate 20 X (5G)之前,我們對于這款手機的續航并不太樂觀,畢竟典型值的電池容量4200mAh對于這樣一款7.2英寸的手機來說并不算大,更何況這款手機還具備耗電大戶-5G。
而在實際使用中,無論在剛剛拿到華為Mate 20 X (5G)時的單獨5G測試狀態,還是筆者把所有應用都遷移到這臺手機之后的正常使用階段,華為Mate 20 X (5G)的續航都印證了我們此前的猜測:以4200mAh電池駕馭這樣一臺5G大屏手機還是略顯吃力,特別是長時間在沒有充電環境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empirenews.page--]
應用續航測試
測試過程中,我們也針對游戲以及在線視頻這兩個重點應用進行了一輪續航測試,在這里我們給華為Mate 20 X (5G)開啟了性能模式,亮度聲音均為50%。王者榮耀所有畫面選項調到最高,而愛奇藝視頻則采用了VIP會員的藍光1080P清晰度。
經過了兩輪王者榮耀的排位賽,時間剛好過去30分鐘,華為Mate 20 X (5G)的電量從100%降至89%,而后在愛奇藝的半小時播放測試完成后,電量則降低至83%,單純在這兩項體驗上,連續使用5-7小時對這臺手機來說應該不成問題。
5G續航測試
雖然5G環境目前還并不普遍,但5G狀態下的續航仍然有必要了解一下。本次測試過程中,開啟5G后華為Mate 20 X (5G)的續航能力主觀上感覺比單純4G的表現還有一定下降,但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暫時還沒有做精確的對比,兩者差距預估在10-20%之間。根據發布會專訪期間何剛介紹,目前開啟5G的情況下的確會比4G更耗電,不過在未來5G網絡建設成熟后這種差距會逐漸降低。
續航總結:電池容量不足 超級快充來補
綜合來看,華為Mate 20 X (5G)的續航能力并不如之前Mate系列及P系列那么出眾,特別是對于筆者體驗過程中這種重度使用場景來說,一天兩充是免不了的。好在40W快充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電池焦慮,讓華為Mate 20 X (5G)可以在最短時間里滿血歸來。
散熱表現:SuperCool立功了
除了續航之外,發熱也是人們對5G所擔心的另一個問題,畢竟單獨的5G模塊加入,對于內部空間本就緊湊的手機在設計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日常使用中,我們基本感受不到華為Mate 20 X (5G)的的發熱,即便在測試5G速率的過程中,Mate 20 X (5G)也只是在攝像頭部分有溫熱的感覺,但并不至于燙手,而在測試結束后熱量也迅速散去,整機溫度回歸正常。
說華為Mate 20 X (5G)是眾多5G手機中比較特別的那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顆自研的5G芯片——巴龍5000。
麒麟980+巴龍5000的方案
在如今的5G解決方案中,大部分廠商選擇的是高通的方案,通過搭載高通驍龍855芯片配合驍龍X50調制解調器接入5G網絡。而華為5G手機使用的是自家的麒麟980芯片和巴龍5000調制解調器。
巴龍5000調制解調器的優勢在于支持5G網絡的同時,向下兼容4G、3G、2G網絡,而驍龍X50調制解調器僅支持5G網絡。
不過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無論是高通的方案還是華為的方案等能向下兼容4G、3G、2G網絡。因為驍龍855芯片本身集成了4G調制解調器,支持4G的同時向下兼容3G、2G網絡。只是這樣一來在網絡切換時會涉及到不同基帶的切換。
華為Mate 20 X (5G)還采用了雙卡設計,一張5G卡,一張4G卡。大多數廠商把第一批5G手機當作體驗機來做,只支持單卡,而生活在9102年的人們,多數都有兩張電話卡。所以對他們來說,支持雙卡顯然會更方便一些。
除了雙卡,華為Mate 20 X (5G)還是首款支持雙模的5G手機
華為Mate 20 X (5G)雙模優勢在于無論5G網絡建設處于什么階段,都能享受5G網絡。這對于換機周期長的用戶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在5G初期購買的手機可以一直用下去,而對于那些只想率先體驗5G網絡的用戶來說區別不大,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愛嘗鮮的用戶一定會頻頻換機,屆時支持雙模的手機只會越來越多。
整體上看,Mate 20 X (5G)仍然是一款從4G到5G的過度產品,但是華為給予了它更多穩定因素。在4G普及5G剛起的階段,Mate 20 X (5G)能夠在4G、5G間自由切換,因為它有一張卡是屬于4G的,這樣避免了從5G降到4G時發生意外的可能;而當5G逐步成熟SA組網成為絕對的主流時,它依然能夠堅挺。
這是和當下其他“高通系”手機相比Mate 20 X (5G)的優勢。
實測:連接穩定、速度穩定、發熱穩定
剛拿到華為Mate 20 X (5G)我就在想,現如今的5G手機到底能做什么?帶著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拿著這款手機來到北京為數不多的5G網絡覆蓋區望京SOHO,這里整棟樓宇覆蓋了5G信號,是體驗5G手機的一個絕佳場景。
5G初期,網絡覆蓋的范圍并不廣泛,大家幻想的手機、VR/AR、汽車、電視等等這些產品聯動也尚處于萌芽之中。所以現在如果你有一部5G手機,那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速度。
就像我們文章開頭視頻中展示的那樣,在望京SOHO室分5G網絡下(中國聯通),Mate 20 X (5G)的下載速率達到863 Mbps(約為108MB/s),上傳速率達到41.1 Mbps。這樣的速率在下載1.7GB大小的《王者榮耀》時完全不需要多等,在觀看高清,乃至4K超清電影是幾乎感受不到緩沖。
這是在望京SOHO室分網絡測試的數據,它是利用室內天線分布系統將移動基站信號均勻分布在室內每個角落。理論上由于遮擋物較多,所以室內環境相比室外靠近基站的情況更為復雜。
望京SOHO室分測速(左)和室外測速(右)
當然,我們也拿手機到室外具有5G基站的區域測試,結果Mate 20 X (5G)的下載速率達到958 Mbps,上傳速率達到96.9 Mbps,比室分效果還要好一些。
在整個測速、體驗過程中,華為Mate 20 X (5G)的連接都很穩定,溫度則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這個“可以接受”的溫度,和我們日常玩游戲時的溫度差不多。5G手機發熱是所有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在這方面,Mate 20 X手機本身就具備石墨烯+液冷的散熱方式,而到了Mate 20 X (5G),這種散熱方式也保留了下來。
連接的穩定性和華為對5G技術的研究有很大關系。華為以通信設備起家,目前在全球獲得了50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15萬個。我們在測試場地見到的基站和通信設備大多帶有華為的標志。基礎設施和終端設備出自一家之手,那么它們之間連接的穩定性可想而知。
連接穩定,溫度得到有效控制,不會出現過熱斷連的情況,下載速率也在預期范圍之內,對于一款5G初期的產品來說已經足夠。畢竟在這個時間段,能體驗5G網絡的場地有限,5G手機可施展空間不大,只能說未來可期。
通過對華為Mate 20 X (5G)一段時間的試用,我們對于這樣一臺首批上市的5G手機還是非常滿意的。在整體配置、功能特性上,華為Mate 20 X (5G)的都是毫無疑問的旗艦級別,無論是日常的輕量級應用還是高負載的大型游戲,對于這臺手機來說都不在話下,大尺寸的OLED屏幕更是帶給用戶極佳的視覺體驗。網絡方面,“用了就回不去”的極速體驗以及充足的提升空間(支持NSA/SA雙模),更是充分展現了華為在網絡領域的實力。
和其他已上市、正測試的5G手機相比,華為Mate 20 X (5G)是更成熟的產品。它的兩個突出特點——支持一張4G卡、一張5G卡,同時支持NSA和SA組網——讓它看上去更完善,更容易被用戶接受。
不可否認Mate 20 X (5G)仍是4G向5G邁進時期的產品,所以對于想要嘗鮮5G,走在技術前沿的人來說,它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講,5G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