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跑分軟件一些不靠譜的地方!
無論是手機PC,要評價其好壞,很多朋友都會用硬件測試軟件,也就是俗稱的跑分軟件去測一下它們的性能到底如何。的確,跑分軟件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來評分,得出的分數(shù)也是一目了然,非常直觀。跑分是非常有參考性的評價標準,但實際上,這里面也存在一些不靠譜的地方,以至于某些執(zhí)著于跑分的用戶會被坑到!跑分到底有哪些坑?今天就一起來談談這個話題吧。
跑分能說明很多問題,但要小心其中也有坑
跑分作弊:業(yè)界常見的黑手段
用戶們信任跑分,廠商們自然也深諳這點。為了給消費者一個好看的分數(shù),一些廠商特別是手機廠商,經(jīng)常會在跑分軟件中作弊。廠商在跑分中作弊的手段可謂花樣百出,一旦系統(tǒng)檢測到跑分App運行,就會軟硬兼施,采取各種奇技淫巧來拔高跑分結果。
在軟件上,手機廠商有降低跑分時的分辨率、修改時鐘(等于使用加速器)等方法。大廠比較少采用軟件方法來進行跑分作弊,山寨廠用著方法比較多,為此某些跑分軟件甚至推出了加強驗證的版本。在硬件上,廠商會在跑分時將芯片頻率拔高到平時根本不會有的水平,美名曰這是為了讓跑分軟件測出硬件的所有潛力。但這種跑分結果對于用戶而言是毫無參考意義的,除了跑分永遠都用不著的潛力測來有何用?游戲該卡還是卡,App該慢還是慢。
很多手機CPU滿負荷運行一段時間后會降頻,但跑分時候卻強行滿頻,這種跑分結果沒有參考意義
種種手段之下,跑分得出來的結果自然只能代表謊言——注意,撒謊的不僅僅是上不得臺面的山寨廠,國際大廠一樣狡猾的很,某大廠的旗艦機曾經(jīng)因為作弊躺進過3DMark的黑名單當中。
某大廠機型一度被3DMark列入黑名單
跑分標準:全信總分有偏差
如果廠商們都循規(guī)蹈矩,那么跑分結果是否就絕對值得信任了呢?也未必。跑分軟件都是按照某個標準來進行評分的,這個評分標準是否足夠公正全面,還是值得商榷的。
跑分軟件會給出總分及各子項的分數(shù),但這些分數(shù)你不一定知道是怎么算出來的
硬件的性能表現(xiàn)是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衡量的,例如大家都是顯卡,某一代的A卡偏向于像素渲染性能,N卡則偏向于頂點性能。如果顯卡性能測試的項目是大量光影特效,A卡可能會跑出更高的分數(shù);如果是復雜的幾何建模,N卡則會占優(yōu)。因此,跑分的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決定顯卡表現(xiàn)的好壞。如果用戶只是單純看跑分結果,那最后的得出的結論可能就會有所偏差。
現(xiàn)在測試綜合性能的跑分軟件往往會測試多個項目,例如同時測試CPU、GPU、儲存器I/O分數(shù)等等。這些項目所占的權重,會直接影響到總分。用戶在跑分的時候,不能只光看總分,各個細項的分數(shù)也值得琢磨一番,如此一來才不會掉進跑分的大坑中。
跨平臺跑分:關公戰(zhàn)秦瓊
隨著手機性能的飛速發(fā)展,很多朋友也開始把手機和PC相提并論,比較起ARM處理器和X86處理器的性能。而PC玩家搞這種跨硬件結構比性能的歷史更加悠久,隨著GPU通用計算的興起,早就有玩家試圖對比CPU和GPU的性能了。而能夠跨平臺進行性能對比的跑分軟件偏偏還真的有,有的用戶就會以此為據(jù),來衡量不同架構硬件的性能好壞。但實際上,這種衡量方式并不算科學。
有的跑分軟件支持多平臺,但其實跨平臺比分數(shù)意義不大
不同架構的硬件,是很難到統(tǒng)一標準下的比較的——100個小學生算100道加減乘除肯定比1個大學教授快,但大學教授能做出的題,一萬個小學生都做不出來,你能說100個小學生和1個大學教授誰的運算能力更強嗎?如何把一道高深的數(shù)學題,拆分成小學生都會做的簡單題目,讓小學生算得比大學教授還快,這就看開發(fā)者的本事了。為何近年來機器學習會越來越紅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能夠讓GPU干更多事情的GPGPU開發(fā)越來越成熟,因此用跑分軟件來簡單衡量哪個硬件的計算能力強,是非常局限的。
總結
毫無疑問,跑分軟件存在著諸多局限,因此要衡量硬件性能,最好還是放在實際使用環(huán)境下實測。例如,你喜歡某款游戲,就看這款游戲的各顯卡性能發(fā)揮如何;你喜歡看高清4K片子,就用片子實測一下驍龍強還是銳龍強,這些都要比跑分更有說服力。
當然,跑分并非一無是處,對于沒有太多精力測試各種硬件性能的朋友,直觀的跑分軟件仍是很值得一試的。只是在跑分的同時,要記得這只是個參考,它們也有不靠譜的地方,全信跑分小心掉進坑里哦。